2024,爽剧不再无脑堆叠爽感
首页 2024,爽剧不再无脑堆叠爽感

2024,爽剧不再无脑堆叠爽感

©️镜象娱乐

文丨梁嘉烈

近日,《玫瑰的故事》与《墨雨云间》两部霸榜剧纷纷走向大结局,在此之后,暑期档下一部爆款何时到来没人能说得准,但回看开年至今的剧集市场,除了《我的阿勒泰》,热度与口碑双收之下出圈的热门剧集几乎都为大男主剧与大女主剧。

而在《繁花》《庆余年第二季》《与凤行》《追风者》《新生》《墨雨云间》《玫瑰的故事》等类型不同的大男主剧与大女主剧中,除了主旋律题材《追风者》这一特例,其余都带着强烈的爽剧色彩。因此,要说开年以来的剧集市场何以解忧,那便是“唯有爽剧”。

不过要注意的是,过去爽剧经常被与“无脑爽”“下饭就行”等标签联系在一起,但这显然不是2024年的爽剧所体现出的特征。2024年,头部爽剧的创作变得更为扎实,这从《繁花》《庆余年第二季》等豆瓣评分多在7分以上便可以看出,与此同时,这些剧集身上也涌现出了更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爽剧的现实感

《繁花》《庆余年第二季》《新生》几部大男主剧中,改编于男频IP的《庆余年第二季》爽感似乎是大众最熟悉的,即男主一路升级打怪。但《庆余年》与过往不少男频IP不同的是,它的叙事脱离了欲扬先抑的模板,范闲出山时所拥有的人脉与资源便是“顶配”,因此剧集的主要爽感并非男主的变强,而是他对平等与公平的践行。

《新生》中,主角费可的边缘人物属性、糟糕的原生家庭、从天才沦为骗子的悲惨经历,似乎都与爽感不沾边,甚至悲情色彩浓厚,但这不代表剧集无法制造爽点,毕竟惊天骗局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操盘的。在这出悬疑故事反转又反转之前,双商极高、头顶天才光环、魅力爆表的费可,无疑是爽文男主的代名词。

《繁花》是上半年最具“腔调”的时代献礼剧,但它同样暗合爽剧的底层逻辑,出生底层的阿宝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商业头脑和胆识,以及高人爷叔的助力在商场大杀四方,在情场如鱼得水,最终还赢得了功成身退的结局。与以往的严肃时代剧相比,《繁花》多了一分风月柔情,也多了一分强代入的爽感。

回头来看,前几年大男主爽剧一般玄幻题材与架空背景居多,大女主爽剧则相对偏爱古装玄幻及历史类型,这某种程度上都将“爽”限定在了空中楼阁之中,让观众很难触及。但今年,头部爽剧开始不约而同地强化现实感,大男主剧中,《繁花》与《新生》都为现实主义题材与当代社会背景。

《与凤行》《墨雨云间》《玫瑰的故事》三部大女主剧中,《墨雨云间》可以称为“性转版的《琅琊榜》”,主角薛芳菲追求的既是公义的伸张,也是对父权的反抗,因此,剧集的爽感是双重的,一重在于复仇的爽感,另一重在于女性觉醒的爽感。可以说,《庆余年第二季》与《墨雨云间》虽仍为架空背景,但它们都以“现代思想内核”构建起了现实感。

《玫瑰的故事》以女主黄亦玫的职场成长线和多段感情线为叙事主线,黄亦玫万人迷的设定带来的是浅层爽感,她洒脱独立敢爱敢恨,契合当代女性价值观的“悦己精神”带来的则是深层爽感。从《玫瑰的故事》可以看出,如今的大女主爽剧和大男主爽剧一样都在向现实主义题材靠近。

阶级的跃迁、大开金手指、俊男美女统统为主角痴狂是传统爽剧的标配,也是此前爽剧频频被质疑悬浮的原因,如今这些“标配”元素并未被爽剧完全剔除,但却不再占据叙事中心。更侧重现实感的呈现后,爽剧开始承载更厚重的内核价值,如《庆余年第二季》里“反抗封建君权”的核心立意,同时,“有代价的爽”也成为了爽剧的新基调。

赢的代价

传统爽文与爽剧偏爱“逆袭叙事”,往往主角在故事开篇或因家破人亡,或因其他原因陷入人生低谷,开局就为之后的“爽”偿付了代价,之后迎来的便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逆袭人生。在这种叙事套路下,爽文与爽剧呈现给观众的更多是形式主义的代价,但如今,爽剧中主角所需偿付的代价变得更为沉重,也开始贯穿故事发展的始终。

《墨雨云间》刚播出时,不少人都以为这是一部“无脑爽剧”,但很快观众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赢麻了”的薛芳菲一路走来也在不断失去,这和于正曾经打造的爆款剧《延禧攻略》颇有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足点皆是“爽的代价是失去”。只不过,《延禧攻略》里主角失去的不仅是生命中的重要之人,也是曾经无拘无束的自我。

“有代价的爽”体现在今年多部爽剧身上,《玫瑰的故事》同样如此。全剧始终在叩问并回答一个灵魂问题,即美丽所带来的代价是什么,答案是黄亦玫不断陷入骚扰与争议之中,甚至不被家人所信任,是她一次次成为被凝视的“完美玫瑰”,只能在血淋淋的现实中一步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对于“代价”,大男主剧与大女主的剧的表现形式稍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庆余年》两季以来都在强调范闲通往理想之路时的“无力感”,第一季中对范闲影响最深的是滕梓荆的离去,在阶级森严的封建王朝,为一个护卫复仇的难度远超他的现象,第二季一切的引子则是老金头的逝去,即便范闲已经成为世人眼中的“权臣”,依然没能护住一个老实的苦命人。

当爽剧越来越多,无脑堆叠爽感对观众而言已经失去吸引力,于是爽剧脱虚向实,“代价”的存在不会消解大男主剧与大女主剧预埋的爽点,反而会让剧集拥有更高级的真实爽感。其实这个道理《甄嬛传》早就向市场展示清楚了,甄嬛一路逆袭的爽感是真,但在这背后她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也是真,爽感与代价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与今年或多或少注入悲剧色彩,但基调积极向上的爽剧不同,《新生》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它的悲剧色彩与爽感是嵌套在一起的。主角费可对上层阶级的玩弄以及他利用人性贪欲设下的骗局游戏充满“讽刺性爽感”,这种讽刺性爽感的存在使得最终一切谜底揭开时,观众对费可悲剧人生的感触更加五味杂陈。

可以说,让“爽感”与“代价”在天平两端实现对等,既是爽剧追求现实感的体现之一,也让爽剧拥有了更多可能性,《新生》便是一个典型代表。它是近一两年国产剧中鲜少以“全员恶人”为核心设定的剧集,同时,费可这种处于善恶中间地带的主角设定也相当大胆,这都是《新生》成为黑马的关键原因。

以群像为锚

今年的爆火的大男主剧与大女主剧身上还有另一大共同特征,即它们的群像戏质量都相对过硬,《墨雨云间》《玫瑰的故事》《庆余年第二季》《新生》《繁花》等多部剧成功实现了“全员上桌”,这也大大提升了剧集的市场讨论度。群像塑造之所以会成为新的价值锚点,还是要从大男主剧与大女主剧降低爱情元素的权重说起。

在上述剧集中,《玫瑰的故事》乍看并不符合这一结论,毕竟黄亦玫的爱情故事贯穿剧集始终,但这仅只是全剧的明线,它所托起的暗线是黄亦玫如何活出自我并活得自由,这是《玫瑰的故事》的核心所在。因此《玫瑰的故事》并非特例,这部全程在谈恋爱的剧集,本质上是一部“反恋爱脑”的剧集。

在此前诸多大男主剧与大女主剧中,群像服务的都是爱情戏,满足观众的磕糖需求是第一要义,因此配角的形象可以相对单薄可以仅是镶边工具人,但当大男主与大女主爽剧广泛聚焦权谋、人生、复仇、时代、女性等更为厚重的主题,配角立体化的重要程度直线上升,并成为了影响剧集质感与爽感的关键因素。

《庆余年第二季》《新生》《繁花》三部大男主剧中,《繁花》是较为特殊的,因为剧集播出后出圈的不仅是新概念霸总阿宝,还有一众鲜活的女性群像,这本质上源于剧中玲子、汪小姐、李李几位女性角色的塑造均遵循同一模式,即她们都实现了从爱情向事业的转身,都从一开始高度依赖他人一步步走向了独立自主。

而大女主剧《玫瑰的故事》则是反其道而行,“玫瑰”引发了观众热议,剧中多位男性角色同样引起了广泛讨论。黄亦玫每一段感情里遇到的男人性格特征都非常鲜明,因原生家庭缘故缺乏安全感且事业心强的庄国栋、自卑与自负同在的方协文、历尽千帆后成熟坦然的傅家明等,这些有血有肉的男性角色,使得“玫瑰”的故事更为饱满。

以群像为锚的背景下,大男主与大女主爽剧都尽可能给予了配角足够多的笔墨。《墨雨云间》的一众配角中,不少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或许就是姜若瑶了,她出场时很符合外界对爽剧中工具人女配“既蠢又坏”的传统认知,但中后期这个角色逐渐蜕变,不仅走出了母亲的控制,也摆脱了爱情的泥沼,这都照应了《墨雨云间》女性觉醒的主题。

总的而言,无论是现实感的强化、还是代价的强调,亦或是群像人物的塑造,指向的都是大男主与大女主爽剧创作上的升维以及观众审美的变迁。比起“主角全程赢麻了”带来的转瞬即逝的心理刺激,让观众爽得“营养均衡”,让剧集在“爽”之外呈现更深刻的价值内核,才是现阶段头部爽剧的通关密码。

镜象娱乐(ID:jingxiangyuler)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署名,违者必究

━━ 已入驻平台━━

━━视频号 已入驻平台━━

ID1:love-travis

ID2:CourserLee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黑袍纠察队4》曝海报 祖国人“oi侠”目露凶光
下一篇
唱成这样,也配称作“乐坛顶流”?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