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大队》10集过后,未解决两个根本问题,是对原型的最大侮
12月26日,电视剧《三大队》播出至第10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秦昊饰演的男主角已经开启了平民老百姓的万里追凶模式。目前来看,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口碑两极分化。部分“账号”依旧在吹嘘它是好剧。而很多剧迷已经发现,该剧一直在胡编乱造的边缘上晃荡,主线剧情早已经立不住了。
我个人对于《三大队》的看法则是:在有原型及其原型故事的前提之下,创作者缺乏深度写实能力,造成只搞来了皮毛,却并未涉及到深层次的内容,最终,电视剧本身更像是对于原型及其原型故事的东施效颦,甚至于可以说,剧作是对原型及其原型故事的最大侮辱。
从创作的角度上讲,客观存在的原型及其原型故事,无论是创作成为小说,还是改编成为电视剧作品,都需要直面两个问题,并且要认真且真实的回答这两个问题,不回答,或者回答不好这两个问题,那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是胡编乱造的。哪两个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便是,男主角(男主人公)出狱之后,为什么要开启万里追凶模式,支撑他的真正信仰、理念、人生观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便是,李乃文等角色在有职务便利和人力物力全力配合的前提之下,都十年追凶无果,凭什么男主角(男主人公)一出来,就摸出来线索,并且最终可能要追凶成功呢?
面对原型及其原型故事,无论是小说创作者,还是电视剧创作者,都需要率先解决这两个问题。小说解决的如何,我不知道。但电视剧《三大队》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显然是让人错愕的——就这?糊弄谁呢,把观众当傻子了吗?
其实,不考虑原型及其原型故事的真实缘由是什么的话,只从创作的角度上为第一个问题找合理性,也是蛮简单的,那便是,把角色塑造为正义追凶的“一根筋”即可。电影版本的《三大队》,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好像便是,男主角就是这么正义化身的“一根筋”,不追凶成功,不与自己和解。
电视剧版本的《三大队》,似乎并未走这个“一根筋”的路子。男主角入狱之前,工作上虽然积极努力,但编剧和导演并未创作出他“一根筋”的样子来。什么叫“一根筋”?《狂飙》当中,张译饰演的那个角色,便是典型的一根筋,工作上、生活上,都跟别人不一样,一直要求自己特立独行、保持高洁。
反观《三大队》当中,男主角有这种特立独行、保持高洁的桥段塑造吗?显然没有。在这部剧作当中,男主角入狱之前,简直是如鱼得水的,是一呼百应的,哪是什么一根筋啊。男主角出狱之后,也没有展现出一根筋的样子。要真的是一根筋,一出狱,先不干别的,直接开启追凶模式。这才叫憋了十年,出来就干。
电视剧《三大队》当中,恰恰没有这个一根筋。相反,编剧导演采用了最为低级的情节转折模式,那便是,让男主角受到了死者家属的刺激,他才开始准备追凶。稍后,三大队的几个成员,也是纷纷受到刺激了,开始帮着追凶。这个转折,实在生硬的很,缺乏基本的桥段合理性。这便是编剧创作技法上的失败。
而在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我不知道原型及其原型故事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按理说,创作小说的人,应该必须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才行。正规办案人员都找不到凶手,怎么就让一个出狱的人找到了呢?这个问题,需要原型角色和原型角色的原单位都正面回答,才能得到正确答案。但是,我们的小说创作者,有这个要求别人正面回答问题的能力吗?
到了电视剧作品当中,则更胡扯了,已经到了叙事逻辑无法自圆其说的程度上。李乃文饰演的角色,展示了一墙的内容,证明大家十年如一日,一直不抛弃,不放弃。然而,秦昊角色出狱不久,就找到了各种线索,甚至于已经开启了出国模式。李乃文角色有那么多的便利,为什么十年都找不到呢?
这个叙事逻辑上的错误,和赵冬苓编剧的《无所畏惧》当中的一项很类似。电视剧《无所畏惧》当中,出现了一个杀人案,犯罪嫌疑人说自己不在场,但就是申诉无门。找到赵冬苓笔下的女主律师之后,律师们轻轻松松就找到了犯罪嫌疑人不在场的证据。而《无所畏惧》当中,也正面呈现了这个案件的办理人员工作繁忙,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女主怎么就轻轻松松找到了呢?而只睡几个小时的同志们,怎么就不知道找不在场的证据呢?
无论是《无所畏惧》,还是《三大队》,它们之所以可以被归为烂剧,都是因为,它们在叙事逻辑上不合理,不成立,为了让拧巴的故事成立,不惜给主角带上不切实际的光环,而在带主角光环的同时,其实是伤害了真正的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力。电视剧《三大队》,在这两个问题上,都没有回答好。有原型,而不尊重原型,这类电视剧,不是胡编乱造是什么?(文/马庆云)